含油污泥变增油“特效药”
12月19日,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配液站,技术人员张彪在电脑中输入配比数据后,轻点鼠标,含油污泥、水泥、膨润土等材料就自动倾倒进配液池。经过混合、搅拌,不到两个小时,含油污泥调剖剂就制作完成,随后将被用于稠油生产,发挥增产作用。
含油污泥来自油井施工现场的落地油泥和容器中的沉淀物,处理不当易污染环境。以前,河南油田多通过外委的方式处理,不仅费用高昂,收集、运输过程也比较烦琐。可如今,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助力油田生产的“特效药”。今年前11个月,采油二厂在93口稠油油井应用含油污泥调剖剂,消耗含油污泥3771吨,增油5258吨,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含油污泥是如何实现变“废”为“宝”的?
从2015年开始,河南油田就着手研究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采油二厂稠油经过40多年的注蒸汽开采,地层呈现蜂窝状,注入的蒸汽顺着这些蜂窝状的通道散逸,发挥不了驱油的作用。每年,该厂要购买8000吨调剖剂,用于堵塞无用通道。
技术人员提出,含油污泥具有调剖剂特有的悬浮性,如果能把含油污泥制作成调剖剂,既能有效消解含油污泥,又能减少调剖剂采购费用,一举两得。
随后,他们进行了100多次试验,制成了含有含油污泥的乳化油泥堵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证实了含油污泥应用于原油生产的可行性。
近年来,河南油田加大绿色转型发展力度。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攻关,经过600多组试验,又研制出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的低成本调剖剂体系。与乳化油泥堵剂相比,低成本调剖剂体系不仅能适应不同油藏需求,每立方米还降低成本90.9%,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该发明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我们将继续攻关,研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调剖剂体系,为油田绿色转型发展作贡献。”牵头负责含油污泥调剖剂攻关、应用的技术人员孙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