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低碳氢将成为工业深度脱碳利剑
工业是氢能应用的重点领域。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积极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一制氢大国,年产量3500万吨,占全球产量1/3左右,在氢能的供给端具有非常充足的储备,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制氢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应用端,我国还缺少大规模用氢的理想场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氢能产业的发展。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我国氢能80%以上用于工业领域,因此工业领域是氢能大规模推广利用的主要阵地,清洁低碳氢将成未来工业深度脱碳的利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在《实施方案》有序引导下,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场景建设和市场培育将加快进行,成为氢能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有力拓展氢能产业发展空间,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为氢能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当前,在政策利好和企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氢气生产平稳增长,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巨大。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第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巨大。据有关单位测算,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突破10万吨/年,规划及在建产能约800万吨/年。
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突出的重点领域。据秦海林分析,在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萌动之际,《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引导我国氢能产业做大做强,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先导加快向工业领域拓展,把我国良好制氢基础和大规模应用市场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走上新台阶,进一步彰显清洁低碳氢作为促进节能降碳的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氢能在示范稳步推进基础上,清洁低碳氢应用更加多元。
“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先导,我国氢能应用正逐步向冶金、化工、船舶等行业领域拓展。”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人举例称,如河北张家口、广东湛江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冶金,新疆库车万吨级绿氢耦合炼化等项目陆续运行,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绿色合成氨、合成甲醇、航空煤油等技术快速发展。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氢能分会副秘书长周星看来,《实施方案》聚焦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在氢冶金、合成氨和绿色甲醇、氢能交通、氢电协同等技术方面提出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这都体现了政策导向的延续性,将引发新一波科技创新热潮。”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睿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氢能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氢能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尤其是《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以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场景为着力点,加快技术装备产品升级’,为企业指明了一定阶段的重点发展方向。”丁睿说,“相信将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氢能企业技术提升。”
加速上下游企业突破核心技术
“化工行业是氢能应用的重点场景之一,我国当前80%以上氢消费量由化工行业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说,《实施方案》明确鼓励炼化行业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煤化工行业气化等环节利用清洁低碳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以及推进绿色甲醇、绿色合成氨示范项目建设,不仅拓宽了氢能应用场景,也为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思路。
在中汽政研氢燃料电池总监王佳看来,工业领域用氢的推广方向主要分为两类场景。“一是原有工业用氢领域的清洁低碳氢大规模替代,二是以氢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小规模示范应用。”
据中国氢能联盟等分析预测,到2030年,清洁低碳氢将成为钢铁、化工等行业重要零碳原料,年消费量分别达到174万吨、376万吨。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有力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王佳说,2030年以后,我国将进入到“碳中和”发展阶段,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将从“控排”转移到“减排”,氢能作为可广泛应用到工业各领域的零碳燃料、原料,将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发展道路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
丁睿认为,这将推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合作,加快核心技术问题的突破。多位受访的氢能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今后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依托地域优势和技术特点从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安全用氢前提下稳步前行
业内一致认为,氢能是面向未来的前沿新兴产业,由于技术链条长,目前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也尚未孕育出成熟产业形态,推动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仍面临成本高、标准缺、技术成熟度低等突出挑战。
针对上述难点,秦海林呼吁,需统筹资金、项目、政策等要素资源,加大对重点环节领域保障支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优质成熟解决方案。
周星也建议:“要重点突破影响燃料电池寿命、可靠性和使用成本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技术难题,加强阴离子膜、光电催化制氢、海水制氢、地质储氢等氢能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加快推进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壮大氢能创新研发人才群体,进一步推进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
《实施方案》还从管理、技术攻关、标准规范方面提出了保障举措,这些举措将加速推进企业优质发展,推动氢能行业的进步,从而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安全问题始终是氢能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也是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石。丁睿说:“企业一方面应通过自身技术和产品的质量,保障项目安全、技术安全,打造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行业标准规范的建立,为消除氢能市场快速扩张过程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而努力。”
为保障《实施方案》有效落实,周星还建议,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协调解决氢能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聚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打造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同时强化财政金融支持,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供应潜力大、产业基础实、市场空间足、商业化实践经验多的地区,可稳步开展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开展氢能供给、消纳相结合的一体化应用,着力提升高效制氢电解槽等重点产品性能指标和批量化生产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工艺,研究制定水电解制氢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氢能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