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驱作业释放低渗超低渗油藏潜能
初何301井开井后初期日产原油13.3吨,如今保持在4.5吨/日左右,较压驱措施前增长4.63倍。”3月18日,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栗静文说。中原油田东濮老区南何家区块为低渗油藏,2024年12月,该油田在何301井南面300多米处的何301-1压驱井实施压驱注水作业,如今收获累累硕果。
近年来,中原油田驰而不息开展低渗、超低渗油藏的开发技术攻坚,组建压驱作业技术攻关团队,深化机理研究、研发配套技术、拓展作业类型,在存量中挖增量,探索出老油区稳产增产新路。
常规水驱难见效
低渗油藏遇困境
东濮老区经过多年开发,井下自然能量快速递减,必须尽快开展水驱作业,为油井注水补能。然而,在中原油田,常规水驱的注水压力最高只有40兆帕,难以快速、有效驱出剩余油。
有的油藏经过多年开发,自然能量大幅下降,储层亏空,原油孔道随之“缩水”;有的油藏因多次压裂,储层孔隙和微缝闭合,进而阻碍原油流动。此外,常规水驱开发时,注入水与地下矿物质反应产生的垢状物,也会堵塞原油孔道。如此一来,储层中的原油孔道便像血栓患者的血管一样难以畅通,形成低渗、超低渗油藏。
“曾经,由于常规水驱效果不佳,中原油田低渗、超低渗油藏注不进水、采不出油,原油采收率仅有11%,给原油生产带来诸多挑战 。”栗静文说。
然而,棘手的低渗、超低渗油藏也有“克星”——压驱作业。
2021年,中原油田聚焦改善低渗、超低渗油藏开发效果,跨单位组建压驱作业技术攻关团队,全程跟踪压驱效果,协调解决作业现场难题。通过压驱作业高效补能、改善渗流条件,成功打破原油流动困难的束缚,解决常规水驱难题。
压驱作业成利器
多管齐下破难题
压驱作业,是通过压驱井向3000至4000米深的地下储层持续进行高压、大排量注水,在油井周围储层形成短而宽的复杂微裂缝网,提高储层渗透率,精准、快速为储层补能,让原本难以流动的剩余油动起来。
油田勘探开发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找地下连通潜力层,研究储层封闭性,确定压驱井位。采油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注水量、压力,在不同井之间合理安排注入井和生产井,实现效益压驱。目前,中原油田压驱作业泵压最高达55.6兆帕,日排量300立方米至1000立方米。
对于低渗、超低渗油藏来说,渗流阻力是影响水流、原油等流体推进距离的重要因素。作业初期,采油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大排量注水快速增压,形成渗流通道,使原本难以流动的原油,更容易地流向生产井。随后,他们适度降低注水排量,让水流更均匀地在储层中推进,从而将原油驱赶至生产井附近。
为引导压驱水流精准到达“目的地”,采油工程技术人员研发压驱转向剂,封堵井下无效孔道,使注入水改变流向。同时,他们还反复革新,采用新型密封件优化井下封隔器,使仪器更加耐高压、高温,延长使用寿命。
持续拓展应用面
压驱前景更广阔
“在中原油田探明地质储量中,低渗、超低渗油藏占了近一半。我们需要不断拓展压驱作业范围,努力让工艺覆盖各类井型,为所有低渗、超低渗油藏带来生机。”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黄鹂说。
2021年以来,油田技术人员与地面工程人员合作,广泛开展压驱作业。从一对一的单层压驱到一对多的多层压驱,从井组压驱到区块压驱,从中心区块压驱到边缘区块压驱,累计作业13个井组,见效率70%。一些低渗透区块水平井水平段储层长达数百米,但厚度仅几米。为防止压驱作业时水流在储层间“乱跑”,采油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小排量温和压驱法,精确控制压力,让水更均匀地波及低渗透区块,扩大驱替面积,有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压驱机理研究,创建更先进的压驱数值模拟方法,完善压驱作业工艺,让压驱在老油田低渗、超低渗油藏效益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储层充分蓄能、油井高效产油。”黄鹂充满信心地表示。据悉,今年中原油田在东濮老区和内蒙古探区部署30个压驱施工井组,预计作业后增油5000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