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机保养 “新解法”
“这创意太绝了!过去保养高原机,又得停机,又得爬上爬下,还得5个人相互配合,现在一个人在地面就能轻松搞定,既高效又安全!”3月29日上午,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注采二站 BNB5X52井场,员工武锐轻点便携式注脂装置开关,仅用三四分钟就完成了高原机的保养工作。
武锐口中的创意,出自采油管理四区主任技师吴斌之手。采油管理四区拥有220台高原机,按照规定,每台高原机每年需进行两次保养,一年下来,保养作业多达440次。以往进行保养时,一名员工要爬上10余米高的高原机顶部,通过黄油口向轴承加注润滑脂,另一名员工则在地面负责传递工具。由于属于高空作业,还需安排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护和开具高空作业票。
夏天,金属梯子被晒得滚烫,保养完后,员工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冬天,寒风凛冽,梯子表面极易结冰打滑,厚重的冬装也让穿戴安全带变得十分困难。“以前一次保养,爬上爬下就得20多米,还要手动加注6管润滑脂,整个过程将近40分钟。”武锐说道。
每次10余米高空作业,对员工的体力和心理都是巨大考验。
“能否通过管线将黄油口接到地面,使用电动泵在地面加注润滑脂?”2023年,这个想法在吴斌脑海中逐渐成形。
同年6月,吴斌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大家白天忙于生产,晚上则投入紧张的研发工作中。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一套免登高保养改造方案终于诞生。通过绘图、设计和制作,2024年7月16日,首套装置在BNB6X12井进行安装试验。技术团队在高原机顶部的黄油嘴上加装了耐压0.6兆帕的快速接头,从接头处引出一根10余米长的耐腐蚀高压软管,沿着高原机支架铺设至底部,并在基座处设置了防尘操作箱,将软管末端接入箱内。同时,将电动泵和黄油机组合成注脂装置,通过快速接头与高压软管相连。这样一来,只需在地面打开电动泵开关,就能将润滑脂注入高原机轴承,整个保养过程仅需3到4分钟。
改造后,原本需要停机、登高且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高原机保养工作,如今无须停机,只需一人在地面操作,一人在旁监护即可完成。这一创新不仅消除了高空作业风险,有效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还降低了60%的人工成本。以单口井为例,一年可增加80分钟的生产时间。
该创新举措在5口井试验成功后,去年9月开始在采油管理四区推广。按照计划,滨南采油厂将在1000余台高原机上全面应用这一装置。
【专家点评】
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安全主任监督 秦来滨:
在高处作业环境下,登高操作人员需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对操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应用便携式移动电泵驱动黄油枪,将维护保养由高处作业调整为地面操作,从根源消除高空落物、人员坠落等风险,免除高风险作业审批环节,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在高原机改造应用的基础上,下一步,采油管理四区将针对游梁式抽油机润滑保养位置循环转动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完善免登高保养装置,力争也将其应用到游梁式抽油机保养中,提升游梁式抽油机保养的效率、效果和安全性。
抓实高风险作业减量降级